首页

护士的踩踏

时间:2025-05-25 14:06:31 作者:海外华文媒体走进山西永济 感受美丽乡村振兴新貌 浏览量:42025

  中新网运城5月25日电 (李庭耀 杨佩佩)25日,“侨媒连五洲·黄河寻麦香——共话运城乡村振兴”海外华文媒体进运城活动正在举行。其间,来自美国、加拿大、法国、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山西运城永济东开张村,感受农文旅融合展现出的乡村振兴风貌。

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山西运城永济东开张村,感受农文旅融合展现出的乡村振兴风貌。武俊杰 摄

  涑水河从东开张村蜿蜒而过,20多年前,村民们面对盐碱地无计可施,种植粮棉,但收入却不高。村干部多次外出考察试验,开始试种冬枣,探索出大棚种植冬枣的增收模式,并成立冬枣专业合作社,带领引导村民建大棚、种冬枣。

  站在大棚中,东开张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余艳平向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介绍:“1亩地能产3000斤冬枣,每斤卖30元左右,每亩就能收入90000元。”

  东开张村生产的冬枣皮薄、个大,受到市场认可,发展到如今6000余亩的种植面积,成为当地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,村民逐渐过上富裕日子。

  在东开张村惠畅土布文化旅游产业园内,10余名“织娘”正赶制订单,一只只梭子在千百根彩线间来回穿梭,伴随着织布机吱呀作响,五颜六色的土布慢慢成形。这吸引了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纷纷上前拍照或录制视频,并体验织布。

  永济是中国优质棉生产基地,当地的惠畅土布制作技艺于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
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体验织布。武俊杰 摄

  2005年,为帮助东开张村妇女和手艺人“再就业”,余艳平找到织布手艺人,传承土布制作技艺。同时收购织布机、纺线机等设备,成立公司。依靠传统手艺,一年后,村里60余名妇女联合成立合作社,开展老粗布设计研发。如今,这些产品远销海内外,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,直接带动就业300余人。

  在冬枣产业和粗布产业发展成熟后,东开张村开始发展鲜食果蔬产业。2021年至今,东开张村流转500亩土地,并投资建设100个高标准地坑暖棚和日光温室,激活村集体经济“造血”功能。通过公开招租的形式,将村集体投资建设的地坑暖棚对外租赁,用来种植甜瓜、西红柿等富硒农产品,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,为周边村民提供约200个就业岗位。

东开张村生产的冬枣皮薄、个大,受到市场认可。武俊杰 摄

  “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跨越转型发展,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文旅融合为主的发展道路。”余艳平介绍,该村将纺织文化、特色农耕文化、民俗文化有机整合,通过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,发展研学游;扩大绿色水果种植规模,发展体验游;挖掘乡村文化资源,发展民俗游;完善基础设施,发展休闲游。

  法国《法中网》副总编文化州表示,通过传承非遗,“织娘”们在晚年生活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价值,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与敬仰,他得以在东开张村窥见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交织的动人图景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成渝中线高铁全线最高的柳湾特大桥21号主墩封顶

近年来,抖音上涌现出众多文旅与传统文化融汇创新的优质内容。《抖音2024乡村文旅数据报告》显示,2024年,抖音新增乡村内容的播放量近2.8万亿次,1990万乡村游客在抖音下单,2万个乡村文旅商家增收超47亿元。从淄博烧烤到贵州“村超”,一个个中小城市和县域乡村受益,接力成为旅游胜地。同时,民俗文化如福建游神、潮汕英歌舞、甘肃醉关公等在抖音站内爆火出圈,播放量高达数十亿次。

让更多社会资金“注入”基础研究

这一年,国家坚持人民至上,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,这些我们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生活日常,承载着每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我们欣喜地看到,这些目标和承诺正在一步步踏实落地,为百姓带来稳稳的幸福感。(央视网)

买房还没交契税能享受吗?卖房也有红利?专家解读房地产税收新政

多年来,科技公司和硅谷亿万富翁们一直在向核聚变投资,将核聚变视为可持续能源,并能实现绿色转型。Oklo是由Open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支持的核初创公司之一,他将人工智能和廉价的绿色能源描述为实现未来“富足”相辅相成的要素。2021年奥特曼向核聚变初创公司Helion Energy投资3.75亿美元时表示:“从根本上讲,在当今世界,你随处可见的两种限制性商品是智能和能源。”

(粤港澳大湾区)粤港跨境直通救护车试行计划将于11月推行

据悉,中老铁路(郑州—万象)国际货运列车实行每周3列按图开行,以郑州圃田站为起点,途经郑州圃田、石泉、安顺、磨憨、磨丁、万象(老挝)等站,可抵达琅勃拉邦、万象、蓬洪、万荣、纳堆等5个境外站点,从圃田站到达万象站全程运行时间114小时。按图开行后,中老铁路(郑州—万象)国际货运列车实行“五定”服务措施(即:定点、定线、定车次、定时、定价)。

第二届中国播音主持“金声奖”获奖名单公布

“5年来,我们陆续投入约22万元,建成内蒙古首家设立残疾人借阅区和视障阅览室的县级公共图书馆。”乌拉特前旗图书馆馆长贾强说,图书馆现有4000余册盲文、手语等图书,还为读者提供有声读物、智能听书设备和软件等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